close

1.16 tat paraṁ puruṣakhyāter guṇa vaitṛṣṇyaṁ

When, through knowledge of the Atman, one ceases to desire any manifestation of Nature, then that is the highest kind of non – attachment. 當體驗到內在靈性的知識,終止了自然顯現的各種渴望,這就是最高形式的出離心。

1.16 當一個人超越三德並覺知靈魂,就是終極的棄絕

1.16 了解了真實自我,而能對任何事都無欲無求,即使對一切的質性(屬性)亦無所渴求,這就是不執著的最高境界

 

在這段經文裡帕坦加利繼續介紹不執著更高的層面,當我們心從個人的慾望和享受中解脫出來,只是普通的不執著,心可能想要一些東西,但是為了控制它,你可能就不要,或者是說不可以,但是在更高層次的不執著裡面,甚至連這種念頭都不要有,也就是說只要一般的不執著就可以完全脫離引誘你的事物,但是那些已經深植在你心中的印象怎麼辦?已經擁有東西的記憶仍然在那裡,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強盗在偷竊多年之後,就決定不偷竊了,但是偷了很多的東西和享有這些東西的記憶仍留在心裡,瑜珈對於記憶的智慧,叫作印象,梵文叫作saska'ra,偶爾印象還是會浮現,比如說,~要是我偷了這輛車那該有多好,我很喜歡它,可是這些人告訴我偷東西是不好的,所以我接受了不再依戀它了,或者你也會記得你曾經多麼的喜歡抽煙喝酒,但是接觸瑜珈之後,就不喜歡抽煙喝酒了,很多人有時候還是喜歡的,就是因為印象還在那裡,我們沒有辦法在內心接受之後又把記憶抺去,除了在某一個時刻才可以將他們抺去,那也就是當我們能夠成功的走進內心,了解到我們內在的平靜喜悅,了解到我們是真實的自我。前一句講的不執著是比較低層次的,現在這句講的不執著是終極的不執著。也就是說,當我們了解我們自已就是真實的自我purusha的時候,就不會再對其他的感到興趣,即使是對宇宙所有現象的質性(屬性)也沒有興趣,,這個就是最高境界的不執著,也就是解脫。

 

purushaprakriti

真實的自我,這個字梵文叫作purusha 這個字是數論哲學的名詞和觀念。數論哲學是二元論。二元就是purushaprakriti。這個purusha有多種翻譯:真實的自我、至上真我、本我、真我、神我、神、觀者、原人、靈魂。Purusha是能知的元始,是絕對的純意識,是永恆不變的。prakriti 也有多種翻譯:原物、原質、造化勢能、本性。Prakriti是無知的物。它有三種質性(屬性)悅性(Sattva)、變性(Rajas)和惰性(Tamas)(: 悅性代表純淨、光明、喜樂、和諧的狀態;變性是激情或躍動的狀態;惰性是黑暗、無知、怠惰的狀態。這三種屬性會相互變化,有時,悅性變得明顯,戰勝變性和惰性;有時,變性戰勝悅性和惰性;有時,惰性戰勝悅性和變性。)當這三種質性處於平衡的時候,就是宇宙萬物未生的狀態。當均衡被打亂了,就生出宇宙萬物。我們所見的宇宙都是被轉化的原物。類似牛奶轉化為優格的概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靜嫻--瑜珈 小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