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瑜珈是印度思想的六大基本體系之一,所有偉大的經典都引領我們進入不同的觀看方式,為我們創造出更加認識自已的機會,我們一但正確了解也可以面對經典的教導,就越能夠更深入觀看自身的內在,作為六大系統之一的瑜珈起源於吠陀經典,印度文化最古老經典,瑜珈是由偉大的印度聖者帕坦加利在瑜珈經書中將它系統化。

 

每一個改變都是瑜珈,例如在我們找到方法可以彎下腰踫到我們的腳趾頭時,或者我們透過書本學到瑜珈這個詞的意義,或者經由對談更了解自身或其他言行時,就到達以前從未觸及之處,這活動的每一發展及變化都是瑜珈,瑜珈的另一面向和我們的行動有關,瑜珈因此也意味著將我們所有注意力導向正在從事的活動,例如當我正在寫作,我的心一部份在想我要說的東西,但我另外又在想其他的事,跟我要寫作的這個念頭相差十萬八千里,我越是專心寫作,專注力就越集中在此時此刻我的所作所為,我可能用很高的注意力在寫作,但是一直寫下去之後專注力已經開始動搖了,我可能開始想明天的計劃或者晚上想作什麼,我明明專注做著a,但是實際上幾乎沒有把心放在a的這件事上面,我正在行使我的職責,但是我卻不在當下,瑜珈試圖創造一種我們在每個行動每一刻總是在場在當下的狀態,專注的優點是我們可以把每一項任務執行得更好,同時對行動保持覺知,專注越大,犯錯的機會就越小,一但專注在我們的動作,我們就不再是習性的,不會因為昨天做了什麼,今天就非得作什麼不可,這樣一來我們便能以未曾經歷過的眼光看待自已的行動,避免漫不經心的重覆,瑜珈還有另一古典的意義與叫作-與神合一,這個神跟我們用什麼樣的名字來描述這個神並沒有關係,你可以用上帝,阿拉,佛陀等等來描述這所有的神聖都無所謂,也就是說,任何可以帶領我們更接近或者比我們更了解更高更強的力量就是瑜珈。

 

一致~這就是瑜珈,我們看到許多了解瑜珈這個詞的意義的可能方式,瑜珈雖然紮根於印度思想,內容卻具有普遍性,因為瑜珈是種方法,能夠讓我們在生命中做到所期望的改變,實際上練習瑜珈會帶領每一個人到達不同的方向,遵循瑜珈之道,並不需要認可特定哪一個神的觀念,練習瑜珈要求我們得做到的僅僅是行動以及對我們的行動保持專注,每一個人都應該審慎覺察自已所採取的方向才能夠知道將走到何方以及如何走到那裡,而僅僅是這樣細微的觀察,就能讓我們發現嶄新之物,這個發現是否能引領我們更理解神獲得更大的滿足,或是達到新的目標,完全都是每一個人的造化。

 

當我們開始討論體位法這個瑜珈的身體運動時,最好能夠把握瑜珈所蘊含的這樣的各式各樣的理念,把他鑲在我們的瑜珈練習當中,練習瑜珈從哪裡開始,怎麼開始?一定要從身體的層次開始沒有例外嗎?其實,不管從哪個地方開始,都是看你個人所關注的地方而定,修行瑜珈的法門有千百種,隨著修行的進展,在某種道路上的專注,將會引導至另外一條道路,因此我們可以從研讀瑜珈經或者是冥想著手,或者不走這個方向,也可以從練習體位法開始,透過身體的經驗開啟瑜珈的體會,這也是我們大部份的人進入瑜珈都是從身體開始,那我們也可以從一些簡單的呼吸法,感覺我們內在存有的律動,總之從哪裡切入怎麼開始,我們的瑜珈練習都沒有規定

 

越能夠了解到我們存在的整體性,了解我們是由身體,呼吸,心靈和等等其他所構成,很多人從體位法開始練習瑜珈,然後練習很多的體式,對他們來說瑜珈唯一的意義就在身體操練,這樣就有一點可惜,就好像你只做一隻手的訓練,但是讓另外一隻手臂都沒有力量一樣,相對的,有人把瑜珈知識化,可以寫很精彩的著作,對於一些很複雜瑜珈哲學的概念也可以講得很好,但是他們在寫作或是演講的時候,也沒有能力把身體挺直坐個幾分鐘,所以千萬不要忘記我們可以從任何的面向來修行瑜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靜嫻--瑜珈 小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