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 yogaś citta vṛtti nirodhaḥ

Yoga is the control of thought-waves in the mind. 瑜珈是內心念頭波動的控制。

1.2 瑜珈就是止息意識中的波動

1.2 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珈

 

在瑜珈課裡頭最容易被引用瑜珈經的一句話,應該就是這句話意思就是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珈,這是在瑜珈經裡帕坦加利給的目標如果能夠約束心靈的變化就可以達到瑜珈的目標所有的瑜珈體位法都是以此為基礎帕坦加利給予瑜珈定義,並同時教導如何練習,如果我們能約束心靈使它不起漣渏,就可以體驗到瑜珈了,我們都知道瑜珈這個字通常就是連結,也就是身與心的結合,或者是個人小我與宇宙大我的連結,我們用瑜珈來代表瑜珈的經驗,這種借由控制心靈的變化而得到的特殊經驗被稱為瑜珈citta/chitta這個字英文有時候翻作mind(心或是心靈),有時候也翻作 consciousness(意識)通常我們在瑜珈裡頭,把心分成四個功能如同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身分,他可以是法庭的法官,會議的主席,商店的經理和管理委員會的秘書長等

 

1.manas,心意意願與疑惑,「它想的是要不要去那個地方?這事做還是不做?這是好還是壞?」慾望的層面,也就是透過感官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所產生的這些念頭

2.buddhi, 心智/智性/智能確定或決定性的,它是決斷的能力。如「我必須搭今晚的火車去台北;我必須做這項工作;這個好。」等等智能的層面,能夠提昇智慧,或者是辨別的能力

3.ahamkara自我/我執。它產生出「屬於我的認為」。是本位主義的自我層面,是以”我”為主這是所有人類苦惱的根本原因!所有心靈傾向皆由此「自我感」而起。這是人類的無明的根本原因。

4.chitta意識具有專注的功用。記憶的作用也屬於意識。

 

Example:舉二個例子,比如說你安靜的坐著,但是廚房傳來香味,那我們的manas層面會記錄我聞到香味了,這個時候buddhi智能層就會區分差異,是什麼味道?乳酪的味道,然後你的chitta就出來了,!!!這是瑞士乳酪,這是去年我在瑞士吃的那一種乳酪,最後ahamkara自我層面會跑出來說,~是嗎?那我現在應該要來吃一點.

2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路上走,我們的眼睛看到櫥窗有一件黃色的毛衣,然後你 manas這個慾望的層面就出來了,!這件毛衣好漂亮啊,我想要買,這個時候你的chitta可能會跑出來,我有沒有類似的毛衣呢?就會去想一下你的衣櫥裡有沒有類似的衣服是不是有黃色的毛衣,然後如果你回憶起我已經有同樣一件了,這時候你的buddhi可能會出來說,那我不需要了,不買了但是也許你走進店裡,摸一摸質料,看一看價錢,覺得蠻適合的,你的buddhi智能層面會覺得這衣服很好質料也很好價格又便宜buddhi區別這些差異,即使當 chitta層面知道你有類似的衣服,即使你不需要,但是最後你的ahamkara跑出來說要買,所以你還是買了!有時候這幾種層面他是同時發生的,我們很少能夠辨別中間的不同。

 

束縛?解脫?

 

剛剛我們舉了吃乳酪的例子,當我們的心裡有慾望被引發想要吃乳酪了,如果你沒有吃到乳酪,心不會回到寧靜的狀態,當念頭被引起來的時候,會努力達成這個欲望,一旦欲望被實現才能回到寧靜的狀態,這就是心的自然的狀態,但是這樣心靈的變化,擾亂了原來的寧靜,所以我南印的老師說,這個”心”沒有問題,但是心本身它就是一個問題,所有外在世界的不同都是來自我們心靈的變化,比如說你出生之後沒有見過父親,在你十歲的那一年突然他回來了,敲你的門,打開門之後,你看到的是一個陌生的臉孔,你跑去找媽媽說,媽媽,有一個陌生人在門口,你媽媽看到長久失去聯絡的先生,非常快樂的迎接他,然後跟你說,他是你爸爸,你說OH~我的爸爸,幾分鐘之前,他還是一位陌生人,幾分鐘之後就變成你爸爸了,是他改變成你的爸爸了嗎?不是,他是同一個人,只是你將一個陌生人變成為你的父親這樣子而已,所以整個外在的世界,都是基於我們的想法和心的態度,整個世界都是我們內在自已的反應,我們的價值可能會在短短一秒鐘改變如果我們能夠記住這一點,就不會對外在的事物有這麼多壓力了,這也就是瑜珈對外在的世界不那麼在意,有一段梵文是這樣說的,看其心,觀其人,束縳與解脫都在你的內心,如果你覺得被束縳,你就被束縳,如果你覺得解脫就解脫,外在的事物,即不會綁著你也不會釋放你,只有你的心始然,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控制思想的模式,把他改變成我們所需要的,就不會被外在的世界所束縳了,這個世界沒有不對,看你把他想像成是天堂或者是地獄,所以瑜珈是基於約束心靈的變化,要控制我們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靜嫻--瑜珈 小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